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大姚县:多方助力共护国家非遗传承
发表时间:2019-09-20     阅读次数:     字体:【

本网讯(杨映张、王婷婷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明海)“大姚彝剧”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大姚彝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彝剧是中国彝族戏曲的一个剧种,是云南省四大民族剧种中最年轻的剧种,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特有的民族剧种。她运用彝语、彝调、彝舞反映彝族现实生活,用最优美的彝族生活,表现最美的彝人形象。2008年大姚彝剧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充分保护和传承彝剧的发展,挖掘弘扬大姚的文化底蕴,大姚县政协充分发挥政协的协商平台,组织政协委员对大姚彝剧进行调研和协商。通过调研了解大姚彝剧传承保护和利用工作中现在的认识不足、研究不深、重视不够,保护不力等不足和问题。通过协商平台,对大姚彝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一是要高度重视,提高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的认识,增强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责任;二是要加强领导,整合全县民族文化资源,做好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与保护、开发与利用等工作;三是传承大姚独特的彝剧,彝剧具有独特的产生文化环境、地域环境、语言环境,大姚在民族文化发展中,要突出彝剧、打造彝剧、创新彝剧、依托彝剧、做强彝剧;四是要加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在场地、人员、经费、体制、机制上给予支持,重视彝剧编剧、编导人才培养;五是要提升大姚彝剧文化品牌,以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为灵魂,以创新创意创造创作为手段,与教育、科技、信息、体育、旅游、休闲等联动发展,打造大姚特有的彝剧文化精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上一篇:牟定县委统战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
下一篇:大姚县作家协会举办中秋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