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探索与理论 >
为医必仁 学医必精——访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宾川县中医院院长何云长
发表时间:2019-09-15     阅读次数:     字体:【

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1年来,何云长作为农工党大理州第一届、第二届常委积极参与各种会议,建务实之策,献务实之计。并深入基层一线,认真调查研究,写好提案。在工作中他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学习医药卫生方面知识,深入调查研究,为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6月14日,第五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5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如期开幕,作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馆参展单位,宾川县中医医院力荐“宾川健康生活模式,打造滇西健康生活目的地”,向社会各界充分展示“三养”理念。展会上,前来展馆参观、交流和洽谈的国内外来宾络绎不绝,特别是医院推出的宾川本土中草药、特色水果以及中医推拿特色疗法体验更是吸引了众多中外来宾光顾。

何云长,2007年8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鸡足山脚下地道的宾川人。自2004年任宾川县中医医院院长以来,他带队伍,抓班子建设,带领医院员工克服困难,把医院打造成了“文化中医院”“生态中医院”“创新中医院”“和谐中医院”。

全面开启“宾川健康生活模式”

在2018年南博会上,宾川县中医医院通过宾川鸡足山佛教、禅道养心;宾川中医药养体;宾川水果养颜等三个板块,全面开启“宾川健康生活模式”。结合宾川中医工作、中草药种植、大健康产业发展以及与健康和传统文化密切结合的宾川灰陶企业等为载体,对宾川中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宣传和展示。

何云长说,参加第五届南博会展览,旨在宣传“鸡足山佛教禅道养心、宾川中医药养体、宾川水果养颜”这一模式,倡导人们要做到天人合一、顺应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使形与神俱,才能健康长寿。通过此次南博会,“宾川健康生活模式,打造滇西健康生活目的地”将更加广泛地为中外友人所知晓,更加广泛地服务于大众的健康。

师承 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何云长认为,中医药的师承工作,是人才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1991年,何云长考上云南中医学院。在云南中医学院上学期间,何云长就积极跟着老师上临床,在这些德高望重的前辈身上,他学习医德医风,学习知识,学习沟通,学习做人,学习对中医药的那份执着与热爱。

何云长说:“那个年代,大学被认为是象牙塔,人间天堂,通过高考的拼杀,进入大学以后就意味着工作有着落,有一个铁饭碗了,所以有很多同学不愿意学习,偷闲了。”但何云长觉得,“一个人对以后的人生价值和事业目标,应该要有所追求。”

1996年,何云长从云南中医学院毕业回到家乡,把自己所学服务到了老百姓身上。

因为在学校就有积累,何云长说:“老百姓一给机会,我就抓住了,疗效不错,各种好评。老百姓就会想,一个很年轻的科班出身的小娃娃医生,居然有这么好的疗效,实属难得!”何云长感悟到,这也许就是他为什么比别人走得好一点的原因。

从业20多年,何云长从来没有放弃过向老师讨教,积极参加学术培训,实地跟师学习。他深知,中医药讲究言传身教,是一门临床医学,多读经典、多临床是一个永恒的成长之道,而师承则是这两种方式中最好的途径。

现在,何云长也带着很多学生,有在校的,有进修的,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将自己所得,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教会他们学习进步的方法。何云长培养人才,不是培养人才的一技之长,正如他说:“一般的工匠开个铺面,用一技之长,干一番事业,就够了,但我们是要做学术上的君子,要进一步掌握学习进步的方法,掌握大理大道,学知识固然重要,掌握大理大道更重要。”

中医 就要植根于传统文化

作为院长,何云长确定了一个理念,宾川县中医医院,应该办成一个“文化中医院”“生态中医院”“创新中医院”“和谐中医院”。他说:“我们是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院就是文化传播的主阵地,要从核心价值观,行为规范,环境因素去体现中医文化。中医药文化才是我们的DNA,才是我们的灵魂。”

作为院长,何云长还给医院确定了一个战略: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术+中医药特色+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病人的信任。

作为一名农工民主党党员,何云长时刻以农工党精神信念要求自己,他说:“医者仁术也,你必须有一颗仁心;你爱老百姓,就会克服困难,去学习进步,去一心一意服务。为医必仁,学医必精,有了这样的战略理念,就不用担心老百姓不爱中医药。”

一直以来,李家贵都极为关注教育事业,他深知,一个地方要发展,最根本的要靠人才,靠群众素质的普遍提高。在当地,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一些学校欠债较多,校舍条件和教学设备较差,对于学校的困难,他除了寻找机会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外,还直接帮助学校和村委会出主意想办法、筹措资金。

者湾学校原来一直在一处破旧校舍里,上世纪90年代末建了新校舍,但欠债40多万元。为了还欠款,作为者湾村德育辅导员的李家贵帮助多次反映协调,最终还清了欠款。此外,他还先后资助了20多名贫困大学生上学,如今有的已毕业参加了工作,有的考取了研究生、博士生。当问及是否能告知资助学生的具体情况时,李家贵说:“我从不统计自己捐了多少钱,也不会说出他们的名字,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就不会让他们有负担。”

李家贵所在的通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学习书画了”。为了让前人事迹和经验流传下去,李家贵还和村委会领导一起发起活动、筹集资金建成了者湾村文化活动中心,并修撰了《者湾村志》、《者湾翰墨集》等,为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村民们对于李家贵的善举给予了高度评价,正是有了李医生的热心肠,才让者湾村书画之乡的文化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梁合芳)

 
上一篇:21小时爱心接力
下一篇:楚雄州“无名先生”爱心助学10年 助学子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