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   近年来,姚安县紧紧围绕提升种苗供给保障能力与质量水平核心目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林草种苗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林草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
严监管保安全,筑牢种苗质量防线。强化监督抽检,严格执行“四证一签”制度。加大苗木检验检疫力度,雨季造林前组织专业力量对重点苗圃、交易市场及工程用苗开展抽样检测,有效阻截劣苗、病苗流入林业生产环节,保障生态建设质量。重拳整治秩序,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林草种苗质量专项整治行动两次,依法查处无证生产经营、制售假劣种苗、假冒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强科技固根基,提升种苗基地效能。立足本县生态修复种苗需求,以良种培育应用为导向,加大乡土树种、生态树种、经济树种繁育力度。全县建成苗木生产基地6个,选定优良母树林分3片,成功选育并获省级认定林木良种2个(填补了本县历史空白),培育乡土树种苗木8万株。苗木生产供应结构持续优化,有效保障了大规模国土绿化的良种壮苗需求。
优服务促发展,强化技术支撑保障。深化技术指导,发挥现有林业技能人才优势,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为种苗生产经营者和林农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涵盖育苗技术、品种选择、出圃标准等关键环节。重点围绕良种培育、土壤配比、移栽嫁接等开展技能培训10场次,培养乡土技术骨干300余人次。保障重点工程,优先保障国土绿化、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良种壮苗需求,做好苗木调剂和质量监管服务,确保工程建设和造林绿化成效。完善权益保护,建立健全林草种苗质量纠纷处理机制,切实维护使用者合法权益,营造诚信经营、公平交易的市场氛围。
摸底数促共享,畅通信息供需渠道。全面摸底核查全县苗木情况,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供需信息,促进信息共享,推动“苗木供给”与“造林需求”有效对接,提振种苗生产经营信心。目前,全县育苗面积达300亩,繁育云南松、华山松、旱冬瓜、滇青冈、麻栎、清香木、云南樟、石楠、小叶黄杨等主要生态修复及绿化树种30余个,年产量约60余万株,累计发布苗木供应信息4批次。
查资源强保护,夯实种质利用基础。启动实施全国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初步摸清县域林草种质资源家底,掌握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地域性差异及遗传改良现状,形成全面、系统、实用的本底资料。完成调查样线30条(总长72.48公里),调查记录林草种质资源745种(隶属130科436属);采集具有地方特色及重要价值的植物凭证标本1480份(4套)。
建机制利长远,巩固深化管理成效。完善制度标准,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健全林草种苗生产、经营、使用、质量监管等配套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体系,推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深化协同监管,强化林草部门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构建信息互通、执法联动的工作格局,持续提升监管效能。
(姚安县林业和草原局 孙富强 班云学 杨德祥)